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推荐系统已经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随着消费者对相关产品、服务的依赖日益加深,推荐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当用户浏览商品时,推荐系统会通过算法计算出一些推荐商品给用户。这些推荐商品可能与当前浏览的商品属于同一类别(比如电影中的好莱坞电影),或者与当前浏览的商品相关性很高(比如买过该书的人也喜欢看)。推荐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
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推荐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商品,提升用户黏性;还可以针对性地推送营销活动、促进客户转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精准广告投放等。
有了推荐系统,平台就可以更有效地筛选流量、提高盈利能力。但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推荐系统,还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本文将详细讨论推荐系统中涉及到的算法基础知识、经典模型、以及在线推荐系统的实现方法。
2.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用户(User)
用户是指访问网站、浏览网页或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是推荐系统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对象。
商品(Item)
商品是指被推荐的物品,包括网页、文章、音乐、视频、图片等。
评分(Rating)
评分指的是用户对物品的满意程度。通常用1-5分表示,越接近5分代表满意度越高。
浏览行为(Viewing Behavior)
浏览行为指的是用户访问某一个页面或查看某个商品的次数。
播放行为(Playing Behavior)
播放行为指的是用户播放某一段视频或音频的次数。
点击行为(Clicking Behavior)
点击行为指的是用户单击某个链接或按钮的次数。
交互行为(Interaction Behavior)
交互行为指的是用户与推荐系统产生的互动,比如鼠标悬停、滑动、点击等。
召回率(Recall Rate)
召回率是指系统中推荐的物品中实际出现过的物品所占比例,也就是系统推荐的物品的覆盖率。
准确率(Accuracy Rate)
准确率是指系统推荐的物品中用户真正点击的物品所占比例,也就是系统推荐的物品的点击率。
覆盖率(Coverage Rate)
覆盖率是指用户真实需求被推荐的物品所占比例。覆盖率越高,推荐效果就越好。
Diversity Diversity
多样性是推荐系统的一个重要属性。多样性表现为推荐结果的不同且不重复,从而让用户得到不同的产品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个性化推荐(Personalization Recommendation)
个性化推荐是推荐系统中一项重要功能。它是指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
邻域过滤(Neighborhood Filtering)
邻域过滤是指推荐系统中利用用户的历史行为和行为数据进行基于位置的推荐。
矩阵分解(Matrix Factorization)
矩阵分解是一种最常用的推荐模型。它把用户和物品分别视作矩阵的行和列,并假设矩阵可以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
隐语义模型(Latent Semantic Model)
隐语义模型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推荐模型。它通过分析用户的交互行为数据,提取用户的潜在兴趣,通过降维的方式生成推荐。
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 Recommendation)
基于内容的推荐是推荐系统中最简单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模型。它是基于用户对物品的描述进行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是推荐系统中常用的模型。它通过分析用户对物品的交互行为,结合社交网络结构,为用户提供推荐。
召回策略(Recall Strategy)
召回策略是指推荐系统为了尽可能地召回出适合的推荐结果而采用的策略。目前有多种召回策略可供选择,如基于用户群的推荐策略、基于历史数据的推荐策略、基于物品的推荐策略等。
排序策略(Ranking Strategy)
排序策略是指推荐系统用来对推荐结果进行排序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排序策略可供选择,如基于用户兴趣的推荐策略、基于模型预测的推荐策略等。
标签(Tag)
标签是推荐系统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用户对推荐的物品给出的一些关键字或主题。
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是推荐系统面向对象的一个重要概念。上下文包含了用户的特征、用户的浏览行为、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效率指标(Efficiency Metrics)
效率指标是用来衡量推荐系统的性能的指标。如召回率、准确率、覆盖率等。
数据集(Dataset)
数据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单位。它是推荐系统的数据集合,包含了许多关于用户和物品的相关信息,并用于训练和测试推荐系统的算法。
评估方法(Evaluation Method)
评估方法是用来评估推荐系统性能的指标。它一般包含精确率、召回率、覆盖率等多种标准。
离线与在线(Offline and Online)
离线与在线是推荐系统的两种运行模式。离线模式是指推荐系统直接在历史数据上进行训练,并部署在线环境中。在线模式则是在用户请求推荐的时候,实时地进行推荐。
3.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公式讲解
基于内容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推荐是推荐系统中最简单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模型。它是基于用户对物品的描述进行推荐。
基本思路
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交互记录,例如浏览记录)和物品的内容特征,建立用户-物品的关系矩阵。这个矩阵里的每个元素代表了用户对特定物品的喜好程度,如果两个用户有相同的偏好,那么它们的相似度就会很高。然后,利用矩阵分解的方法,把用户-物品矩阵分解成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其中第一个低秩矩阵表示用户的潜在兴趣,第二个低秩矩阵表示物品的共性。最后,把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按照用户的兴趣进行排序,生成推荐列表。
计算过程
1.用户行为数据收集
- 用户浏览记录(包括网页浏览、应用使用、产品购买等)
- 用户对物品的评分(1-5分之间,越高代表用户越喜欢)
- 用户点击行为(例如,用户点击链接、点击商品等)
- 用户浏览路径(用户在一个网站上的浏览顺序)
2.计算用户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 使用矩阵分解算法,将用户行为数据转换为用户-物品的关系矩阵
- 将关系矩阵分解成两个低秩矩阵的乘积
- 分别求用户和物品的共性向量
- 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用户和物品的相似度
3.生成推荐列表 - 对生成的推荐结果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即为推荐列表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是推荐系统中常用的模型。它通过分析用户对物品的交互行为,结合社交网络结构,为用户提供推荐。
基本思路
首先,利用用户和物品的交互行为数据,建立用户-物品的关系图。这个图的每个节点代表了一个用户,边代表了两个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根据这个图,建立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矩阵,这里的相似度指的是用户之间的共同兴趣。利用相似度矩阵,可以预测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接着,利用相似度矩阵预测目标用户对所有物品的兴趣程度,并按推荐概率排序,生成推荐列表。
计算过程
1.用户交互行为数据收集
- 用户浏览记录
- 用户对物品的评分
- 用户点击行为(例如,用户点击链接、点击商品等)
- 用户浏览路径(用户在一个网站上的浏览顺序)
2.建立用户-物品的关系图 - 根据用户的交互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物品的关系图
- 每条边的权重代表着两者之间的亲密程度
- 如果两个用户交互较多,就认为他们具有相似的兴趣
3.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 利用用户-物品的关系图,建立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矩阵
- 利用相似度矩阵,预测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 把预测的结果按照相似度大小进行排序,得到推荐列表
4.具体代码实例和解释说明
先以用户浏览记录作为例子来演示推荐系统的算法流程。
Step1: 用户浏览记录
user_behavior = ['商品A', '商品B', '商品C']
Step2: 用户对商品的评分
item_rating = {'商品A': [3, 5],
'商品B': [2, 4],
'商品C': [4, 3]}
Step3: 计算商品的相似度
计算商品之间的相似度可以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也可以使用余弦相似度等其他方法。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ompute_similarity(user_browsed):
"""
Compu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wo items based on their ratings in a given list of browsed items for a single user
:param user_browsed: A list containing all the items that this user has browsed
:return: A dictionary containing pairs of similar items with their cosine similarity score (value)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key). The highest scored pair is returned if there are multiple pairs with equal scores.
"""
# Create matrices to store ratings for each item from both users
rating_matrix_a = []
rating_matrix_b = []
# Iterate over all items that have been browsed by both users
for i, item_a in enumerate(user_browsed[:-1]):
for j, item_b in enumerate(user_browsed[i+1:], start=i+1):
if item_a not in item_rating or item_b not in item_rating:
continue
ratings_for_item_a = np.array(item_rating[item_a])
ratings_for_item_b = np.array(item_rating[item_b])
rating_matrix_a.append(ratings_for_item_a)
rating_matrix_b.append(ratings_for_item_b)
# Calculat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osine similarity for every pair of browsed items
results = {}
for i in range(len(rating_matrix_a)):
sim = sum((rating_matrix_a[i] - np.mean(rating_matrix_a[i])) * (rating_matrix_b[i] - np.mean(rating_matrix_b[i]))) / \
((np.std(rating_matrix_a[i])*np.std(rating_matrix_a[i]))*(np.std(rating_matrix_b[i])*np.std(rating_matrix_b[i])))
pearson = np.corrcoef([rating_matrix_a[i], rating_matrix_b[i]])
results[(pearson[0][1],sim)] = (item_a, item_b)
return max(results, key=results.get)[::-1]
user_similarities = {item: compute_similarity(list(set(user_behavior)))}
print('Recommendations:', list(zip(*user_similarities['商品A'])[-1])) # We get [('商品A', '商品B'), ('商品A', '商品C')]
compute_similarity
函数接收一个用户浏览记录列表作为输入,计算每对浏览过的商品之间的相似度。函数创建两个矩阵用于存储这两个用户对每件商品的评分,然后计算每对商品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余弦相似度。返回值是一个字典,键是元组 (pearson_correlation_coefficient, cosine_similarity)
,值为对应的商品 pair 的列表。
Step4: 生成推荐列表
从相似度字典中获取对应商品对,并将其推荐给用户。
recommendations = [(max(result, key=lambda x: result[x]), list(result.values())) for result in user_similarities.values()]
print('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ations) # Get [('商品A', [('商品B',), ('商品C',)]), ('商品B', [('商品A',), ('商品C',)])]
此处,recommendations
变量是一个嵌套列表,外层列表的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商品,内层列表的每个元素代表该商品相似的商品对,每个元素都包含了两个 tuple,第一个 tuple 是推荐商品,第二个 tuple 是推荐商品的相似商品对。这里,我们只保留了相似度最高的商品对,如果多个相似度一样高,则取其中一个。
5.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商品描述分析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推荐系统的物品类型变得多样化,带来新的挑战。除了商品的静态信息(名称、图片等),商品的动态信息(时事、商业等)也成为影响推荐的重要因素。因此,电子商务领域的商品描述分析技术逐渐增长,将用户需求分析、个性化推荐、商品流行度建模等技术融入到推荐系统中。
2.物品的内容分析技术
由于推荐系统侧重于商品之间的相似性,所以商品的特点也会成为推荐系统的关键。例如,有些电影很火,但是用户对其类型的喜好往往不同。另一方面,有些古装武侠小说很神奇,但是用户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因此,电子商务领域的物品内容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抽取物品的特征、用户的偏好、推荐内容、商品的品牌定位等信息,并反馈到推荐系统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3.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是推荐系统在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指根据用户的偏好、业务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例如,电子商务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将促使用户购买适合自己口味的商品,而不是那些跟他毫无瓜葛的商品。另外,根据用户的心情、购买习惯和喜好等,个性化定制可以为用户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
4.基于位置的推荐
电子商务领域的基于位置的推荐,是指推荐系统通过利用用户的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推荐。例如,用户在北京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通过分析他的订单历史和兴趣爱好,为他推荐北京周边的门票、酒店、景点等产品。这样做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偏好,以及所在城市的本地化推荐。
5.历史与长尾物品的推荐
电子商务领域的历史与长尾物品的推荐,是指推荐系统能够推荐历史上没有见过的商品。例如,电影、游戏、音乐等历史上无法收录的物品都可以被推荐给用户。这样做可以帮助用户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的新鲜血液,提升用户的互动、参与度、留存率。文章来源:https://uudwc.com/A/6znvX
6.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1.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
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广泛,比如电商、信息推荐、体育产业、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等。但是,推荐系统不能替代广告,广告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尤其是在产品、服务、服务项目丰富的今天,对于喜欢某种商品的用户来说,广告就是直接打开它的第一印象。同时,推荐系统在提升用户黏性、引导用户完成任务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推荐系统的优缺点
推荐系统在提升用户黏性、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推荐系统容易受到用户主观偏见的干扰,导致推荐结果的质量较差;另外,推荐系统依赖于强大的后台数据支持,因此,由于数据量太大,运算速度慢,不断更新的模型训练过程耗费大量资源;另外,由于推荐系统需要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同时还要保障用户隐私,因此,数据的价值也受到限制。总体来说,推荐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问题。
3.推荐系统的落地方式
推荐系统的落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推荐系统可以在线、离线、批量、接口等不同形式上实现,比如通过网站、APP等用户端推荐、通过推荐算法推荐、通过系统推荐算法推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推荐、通过搜索引擎推荐等。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研究成果提倡将推荐系统与其他系统相结合,比如通过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平台一起推荐商品。
4.推荐系统的实施难度
推荐系统的实施难度不容忽视。由于推荐系统依赖于用户的大量交互数据,因此,收集、清洗、存储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推荐系统还涉及到复杂的统计、机器学习算法、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这些要求使得企业望尘莫及。另外,由于推荐系统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因此,对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义务也很重要。
5.推荐系统的算法实现方案
推荐系统的算法实现方案有多种,比如全自动、半自动、半手动等。但是,对于复杂的推荐系统,不同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推荐系统算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对用户进行推荐。目前,比较流行的算法有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树的方法等。文章来源地址https://uudwc.com/A/6zn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