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造函数
类的构造函数是类的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它会在每次创建类的新对象时执行。构造函数的名称与类的名称是完全相同的,并且不会返回任何类型,也不会返回 void。构造函数可用于为某些成员变量设置初始值。
下面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构造函数的概念: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ne
{
public:
void setLength( double len );
double getLength( void );
Line(); // 这是构造函数
private:
double length;
};
// 成员函数定义,包括构造函数
Line::Line(void)
{
cout << "Object is being created" << endl;
}
//定义Line无返回函数 传参作用
void Line::setLength( double len )
{
length = len;
}
//定义Line函数 返回值
double Line::getLength( void )
{
return length;
}
// 程序的主函数
int main( )
{
Line line; //类实例化对象
// 设置长度
line.setLength(6.0); //开始传参
cout << "Length of line : " << line.getLength() <<endl;
return 0;
}
2、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默认的构造函数没有任何参数,但如果需要,构造函数也可以带有参数。这样在创建对象时就会给对象赋初始值,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ne
{
public:
void setLength( double len );
double getLength( void );
Line(double len); // 这是构造函数 带参数的
private:
double length;
};
// 成员函数定义,包括构造函数
Line::Line( double len)
{
cout << "Object is being created, length = " << len << endl;
length = len;
}
void Line::setLength( double len )
{
length = len; //初始值
}
double Line::getLength( void )
{
return length;
}
// 程序的主函数
int main( )
{
Line line(10.0);
// 获取默认设置的长度
cout << "Length of line : " << line.getLength() <<endl;
// 再次设置长度
line.setLength(6.0); //覆盖之前的初始值
cout << "Length of line : " << line.getLength() <<endl;
return 0;
}
3、类的析构函数
类的析构函数是类的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它会在每次删除所创建的对象时执行。析构函数的名称与类的名称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前面加了个波浪号(~)作为前缀,它不会返回任何值,也不能带有任何参数。析构函数有助于在跳出程序(比如关闭文件、释放内存等)前释放资源。
作用:对象消亡时,自动被调用,用来释放对象占用的空间
特点:
(1) 名字与类名相同
(2) 在前面需要加上"~"
(3) 无参数,无返回值
(4) 一个类最多只有一个析构函数
(5) 不显示定义析构函数会调用缺省析构函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ne
{
public:
void setLength( double len );
double getLength( void );
Line(); // 这是构造函数声明
~Line(); // 这是析构函数声明
private:
double length;
};
// 成员函数定义,包括构造函数
Line::Line(void)
{
cout << "Object is being created" << endl;
}
Line::~Line(void)
{
cout << "Object is being deleted" << endl;
}
void Line::setLength( double len )
{
length = len;
}
double Line::getLength( void )
{
return length;
}
// 程序的主函数
int main( )
{
Line line;
// 设置长度
line.setLength(6.0);
cout << "Length of line : " << line.getLength() <<endl;
return 0;
}
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p1,p2,p3几个对象,这里先说一下C++创建对象的三种不同方式:
1、Test p1(1); //栈中分配内存
2、Test p2 = Test(2); //栈中分配内存,跟方法1相同,是方法1的完整模式
3、Test *p3 = new Test(3); //堆中分配内存
方法1、2中都是在栈中分配内存,在栈中内存由系统自动的去分配和释放,而使用new创建的指针对象是在堆中分配内存,当不需要该对象时,需要我们手动的去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漏。p3是new出来的堆中对象,所以需要手动的delete释放,因此出现在最前面。
另外有一点发现,就是栈中对象的释放顺序,是后定义的先释放,经过几次验证也如此,我想这恰好应征了栈的后进先出的特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
{
int id;
public:
Test(int i)
{
id = i;
}
~Test()
{
cout<<"ID: "<<id<<" destruction function is invoked!"<<endl;
};
};
int main()
{
Test t0(0); //栈中分配
Test t1[3]{1,1,1}; //栈中分配,数组型对象
Test *t2 = new Test(2); //堆中分配
delete t2;
Test *t3 = new Test[3]{3,3,3};//堆中分配
delete []t3;
cout<<"------End of Main-------"<<endl;
return 0;
}
按照 C++ 的要求,只要有 new 就要有相应的 delete 。这个 new 是在构造函数里 new 的,就是出生的时候。所以在死掉的时候,就是调用析构函数时,我们必须对指针进行 delete 操作。文章来源:https://uudwc.com/A/Eyd00
构造函数 和 析构函数 各有各的用途,在构造函数中,我们来获取资源;在析构函数中,我们来释放资源。释放了之后,这些资源就会被回收,可以被重新利用。比如说,我们在构造函数里打开文件,在析构函数里关闭打开的文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在构造函数里,我们去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在析构函数里关闭数据库的连接。在构造函数里动态的分配内存,那么在析构函数里把动态分配的内存回收。文章来源地址https://uudwc.com/A/Eyd00